首页 > 研究成果 > 研究与实践 正文
研究成果
预算项目事前绩效评估的类型与功能
发布时间:2020-10-14 14:15 单位:政府绩效评价研究中心 撰稿:晁毓欣 浏览:

预算项目事前绩效评估的类型与功能

晁毓欣

山东财经大学政府绩效评价研究中心

预算项目事前绩效评估是指财政部门或预算部门、单位等依据国家政策要求、事业发展规划等,运用科学、合理的评估方法,对项目立项必要性、投入经济性、绩效目标合理性、实施方案可行性、筹资合规性等进行的客观、公正的评估,是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,简称“事前评估”。

一、预算项目事前评估的类型划分

事前评估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。根据实施主体的不同,可将事前评估分为三类:①由预算部门或单位实施的评估可称为“自评估”,财政部门和第三方机构实施的则可称为“外部评估”。②从评估所处的环节来看,由预算部门或单位实施的事前评估可称为“初次评估”;财政部门会抽取部分重点项目再次实施评估,因此将此类评估称为“再评估”;③从评估主体来看,由符合资质的第三方机构独立承担的事前评估可称为“独立评估”,对于技术上较为复杂或金额较大的重点项目,往往由预算部门单位或财政部门联合第三方机构共同实施,因此可称为“联合评估”。综上,事前绩效评估的主要类型可表示为图1:


 

 

 

 



           图1   预算项目事前评估的主要类型划分


二、预算项目事前绩效评估的功能

在预算绩效管理周期中,预算编制和立法审议构成绩效决策环节,决定预算资金分配的规模、方向和结构。在我国现行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下,重大项目事前绩效评估是项目进入预算环节的第一关,其发挥的主要功能包括:

   1.促进预算决策科学化

循证决策目前已经成为发达国家非常普遍的决策方式。其核心在于通过专门的评估活动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、可靠的依据。事前评估的任务在于对预算项目的设立做出财政资金“予以支持”或“不予支持”的判断,因此该环节在很大程度上是项目能否立项的“生死关”:获得“支持”的项目可顺利进入项目库“排队等候”预算资金,否则就被淘汰出局。这一过程发生在财政支出之前,通过重点筛选,多方搜集项目决策所需信息,形成规范的评估报告以作为决策依据。因此对于预算管理而言,这是一个促进支出结构优化的过程。该过程进行期间,政府部门与评估机构、行业专家、智库机构通过各种形式的合作、协作,充分利用集体智慧,将不符合“五性”要求的项目筛选出来、剔除出去,通过优胜劣汰,使“好钢用在刀刃上”,将有效避免预算资金的浪费和错配,提高财政资源的配置效率。因此,事前评估为预算决策提供可循之“证”,是实现预算决策科学化的必然选择。

   2.促进预算决策民主化

事前评估过程的重要特征在于将外部智力资源引入预算决策过程,尤其是将外部智力资源的范围扩大到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,使得决策机制的民主化程度得到进一步提高。刚刚完成的全国性调查显示,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常态化参与事前评估的比例均已接近70%,这对预算决策民主化程度的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条件。

 

 

3.提高实施方案可行性

规范的事前评估在做出财政对项目是否支持的同时,还可为项目立项提供更多的依据,尤其是在专家参与过程中,在紧密相关的学术领域具有较高造诣、又认真负责的专家通过深度了解项目内容,可以对项目的发展方向、重点目标与技术路线的设计提供强有力的指导;精通行业政策的专家可以帮助项目单位挖掘政策潜力、提高项目可以享受的、来自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,扩大项目资金来源。

(版权说明:本文系原创作品,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)

 

 

 

 

 

(供稿审核人:苏昕)
友情链接:
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组织绩效管理研究中心 上海社会科学院政府绩效评估中心